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宇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李鸿章等人的探索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被称为什么?李鸿章认为中国要通过什么办法来实现自强?结局如何?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掀起了什么运动?结局如何?

(3)材料三中“革命”的领导人是谁?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局如何?

(4)上述探索活动给你哪些感悟呢

答案解析

(1)洋务运动;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失败(2)维新变法;失败(3)孙中山;三民主义;失败(4)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1)据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李鸿章等人的探索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被称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李鸿章认为中国要通过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创办军事工业)来实现自强。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2)据材料“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宇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维新变法的政治主张,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掀起了戊戌变法,但只进行了103天,最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3)由材料三“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以失败告终。(4)洋务运动属于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们的失败表明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