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0 04:53:52

生产产生供给,需求产生消费。供给与需求既构成国民经济的一对重

题目描述

【题目】生产产生供给,需求产生消费。供给与需求既构成国民经济的一对重大比例关系,同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作用与地位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着轮回转换。

1997年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政策调控主要从生产、供给端发力,“抓革命、促生产”成为其生动表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受有效需求不足制约,我国出现了生产过剩,需求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需求(出口、投资、消费)则成为近16年时间内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

2012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动能轮回转换又到了五个新的时间关口。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优质供给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锚点,而在稳定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指针。

结合材料,从对立统一观点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

 

答案解析

本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矛盾的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对立统一观点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对立统一观点,也即矛盾的观点。解答时首先明确矛盾的观点主要包括: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国经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约因素不同,我们要根据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调控政策。②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发展经济应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但不同时期必须根据具体经济发展状况有所侧重。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把握事物。我国宏观调控既要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不同时代的个性特点,因时因势施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