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目录截图
题目描述
【题目】 下图为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目录截图,回答以下各题
【1】第四单元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2】以下四个选项,哪一个应该是第17课的标题
A.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B.动荡的春秋时期
C.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D.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你可以在第四单元的哪一课了解“淝水之战”的情况
A.第16课 B.第17课 C.第18课 D.第19课
答案解析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并立,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因此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符合题意;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反映的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A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排除;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在题干中没有涉及,D排除。故选择B。【2根据“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目录截图”可知,第17课的标题应是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北方各民族的内迁,C符合题意;ABD项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排除。故选择C。【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我国历史上的淝水之战有关。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出自18课的内容,C符合题意;ABD项与淝水之战无关,排除。故选择C。
相关试题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常见恐怖袭击手段的
(单选题)汇票未按照规期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
(单选题)财政分配以()的存在为前提
(单选题)下列哪项检查有助于诊断肾内占位性病
如果介绍孔子,下列表述中你不会采用的是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
被称为九千岁的是
(学会文明)
Photoshop中当使用绘图工具时,按住O
1,2,2,5,4,11,8,( )
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
影响钢水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按照《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熨烫时间主要取决于()。
动物性原料中的胶原蛋白质在水中加热后,能水解
起落架减震支柱勤务时参考的是()曲线。
以下服务礼仪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团体人寿保险采用的费率形式是(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型
()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