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3 16:04:00

文物证史。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文物证史。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17世纪,中国犁由荷兰人带入欧洲。由于中国犁简便轻巧,操作容易,节省畜力,而工作高效,因此,很快就在欧洲推广开来,……甚至还传到了美国。到1 8世纪,中国犁已是欧洲最便宜而又最好的犁。后来,欧洲人在中国犁的基础上设计出钢架犁,进一步提高了工效,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的到来。

(1)这幅明代“耕耘图”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即重视________。

A. 小农经济    B. 自给自足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2)根据图文:对欧洲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犁是________犁;中国历史上,这种犁最早出现于________时期。

北宋铜版,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版面正中偏上刻有一只拿着铁杵捣药的白兔,白兔四周分布着密密麻麻的铭文:上方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左右合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偷工,民便用。若被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这块铜版是迄今所知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

(3)铜版铭文中的“若被兴贩,别有加饶”,应如何理解?通观铭文,它反映了什么经营理念?

(4)该铜版及其铭文揭示了宋代科技的哪些成就?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前代相比,宋代商业有什么重大发展?(注意:举出2例史实说明即可)

这件清代瓷器,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史载,16~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人家竞相购买中国瓷器。对此,一位西方收藏家评论道:“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却走向衰落。这固然和欧洲制瓷业的兴起、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中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中国瓷器外销,更严重制约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6)从造型、装饰图案和器面绘画看,这件清代瓷器有什么鲜明特色?

(7)根据图文:西方收藏家称中国瓷器“有着数千年传统”,其根据何在?请用史实印证。(注意:举出1例即可)

(8)根据图文: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走向衰落的国内因素是什么?

(9)综合上述全部图文,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答案解析

(1)根据明代耕耘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就是精耕细作,故选D;小农经济是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不是农业生产的特点,A错误;BC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2)根据材料“17世纪,中国犁由荷兰人带入欧洲。由于中国犁简便轻巧,操作容易,节省畜力,而工作高效,因此,很快就在欧洲推广开来”可知中国唐朝的曲辕犁是结构完备的耕犁,唐朝以后一直使用,故17世纪中国的犁是曲辕犁,传到欧洲。(3)意思:根据材料“若被兴贩,别有加饶”的意思是如果有人贩卖,就有优惠;理念:根据材料“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偷工,民便用”可知为确保质量,信誉至上。(4)根据材料“北宋铜版,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结合所学可总结出宋代已有金属雕版印刷;钢铁冶炼及制造工艺先进。(5)对于宋代对比前朝的商业发展可以从诞生世界最早纸币“交子”;经营区域打破坊市界限;营业时间突破“日中为市”限制等方面分析。(6)从瓷器的表面可以看出有英文字母,用中国的水墨画装饰,中国烧制,体现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特点。(7)根据所学可知最早的瓷器是中国商朝烧制的原始青瓷。(8)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末是清朝时期,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能与国际进行交流,造成制瓷技术逐渐落后于世界。(9)可以从积极性和消极性分析。通过以上材料可知中国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以来科技发展铸造了悠久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促进了包括欧洲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的发展;但是受专制制度束缚,在近代落伍。

(1)D(2)曲辕犁   隋唐时期(3)对代销者,提供优惠。经营理念:保证质量,信誉至上。(4)科技成就:宋代已有金属雕版印刷;钢铁冶炼及制造工艺先进。(5)重大发展:诞生世界最早纸币“交子”;经营区域打破坊市界限;营业时间突破“日中为市”限制;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品交易;海外贸易远及非洲。(6)特色:中西合璧。(7)根据:距今三千多年的商朝已制出原始瓷器。(8)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制瓷技术逐渐落后。(9)认识: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促进了包括欧洲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的发展;受专制制度束缚,近代落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