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根据以下材料,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題,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四:“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风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了第二种梦想?梦想实现后我国农村主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其实质是么?

(3)材料三反映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两段唱词反映风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5)从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了解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土地改革;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3)人民公社化运动;缺乏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4)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改革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可知是1950年实行的土地改革;第二小问依据土改的性质从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生产资料性质的变化回答。(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可知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缺乏建设经验、急于求成以及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回答。(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可知是粮食产量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可知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本题属于启示类型试题,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改革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等回答。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