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史料是通往历史认识的桥梁,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和学习历史

题目描述

【题目】史料是通往历史认识的桥梁,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和学习历史。

(史料类别)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

(1)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只填字母代号)

A.虎门炮台B.汉阳造步枪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E.《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实物史料:        ;②文献史料:        ;③口述史料:        。

(史料解读)

材料一  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盛酒的器皿)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难治愈的癖好)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余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外夷虽狡,余总不惧。

——《林则徐家书》

(2)依据材料一,归纳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说出能够佐证林则徐“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外夷虽狡,余总不惧”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孙中山)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大总统誓词》(1912年)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1925年)

(3)依据材料二,说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有哪些?

(论从史出)

材料三 

(4)依据材料三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1)①实物史料:AB;②文献史料:CE;③口述史料:D(2)白银外流、毒害身心。虎门销烟(禁烟运动)(3)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等。(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精心策划的(或蓄谋已久的)说明:地点选择;战争进程

(1)根据所学知识,实物史料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尚存的各种实物,包括:地上和地下的遗址和遗迹;传世和出土的文物。故虎门炮台、汉阳造步枪属于实物史料;文献资料是指一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具体包括史书、档案、铭刻、调查资料等。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土地法大纲》属于文献资料;口述材料指的是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民歌民谣和录音等。故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属于口述材料。(2)根据材料“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足以贫民。吸烟者众,……痼癖(难治愈的癖好)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可得出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白银外流、毒害身心;根据所学知识,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斗志。(3)根据材料“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余……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可知,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等。(4)根据材料三图示信息和材料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是精心策划的;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地点选择,日本关东军选择炸毁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路,离北大营近有利于反诬中国军队破坏,有利于攻击;战争进程上,攻占沈阳城、四平……东北全境沦陷。故不论是地点选择上,还是战争进程上,都体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精心策划的。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