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护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指出施工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搜题无忧答案解析1.可能发生在23m处,原因在于施工人员采用强制提升导管。 2.(1)没有对导管作闭水试验;(2)导管底部已沉入到沉渣之中;(3)能否同意掺人缓凝剂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3.可采用拔抽抖动导管(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导管,或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
参考答案:暂无
在儿童节前夕,曙光幼儿园受到其他学校的邀请,
【填空题】 体现古巴比论的许多管理思想的著名
(单选题)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
考试作弊的人强调环境的压力而开始没有作弊的人
(单选题)下列药物试验较易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是
(单选题)患者,女,78岁。于10小时前自觉
(单选题)女性,28岁,近日常疲乏无力、怕热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的( )过
从古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法制在不断发展。阅读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劳模精神B.效率意
30.混凝土的配合比就是混凝土()数量比例。
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全本圣经唯一写“救世主”一词的是哪处?
焊接电弧静特性曲线的形状类似( )
2019年上半年,东部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利润率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确诊前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
某工地现场木工房,因木工活多,木材下脚料,木
班级活动实践的原则有哪些?
在标志设计时,巧妙营造出正负形之间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