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2019年春节,八年级学生小秦随父母到乡下爷爷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2019年春节,八年级学生小秦随父母到乡下爷爷家过年。在逛街的时候,小秦被两个手持匕首的当地青年劫持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他们命令小秦交出钱包和手机,小秦觉得过年期间被人抢了钱包太丢人,而且自己的身高也不比他们矮,打起来不一定会输,于是他就趁中间一人不注意抢了对方的匕首和他们打了起来,结果小秦被歹徒刺伤,幸亏父母及时赶到才把他救了下来。后来,他由父母带着到镇上派出所报案。由于报案时能准确说出两个歹徒的特征,没过多久,警察就将两名罪犯缉拿归案。

(1)通过这则案例,我们看到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两名歹徒的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的特征有哪些?他们要接受什么法律后果?

(3)材料中小秦最初采取勇斗歹徒的方式不值得提倡。那么,作为未成年的中学生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答案解析

(1)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不违法。(2)①刑事违法行为(或答犯罪);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到刑罚处罚性。③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或答刑事处罚或刑事处分)。(3)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本题考查人们行为的底线,主要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中,“小秦被两个手持匕首的当地青年劫持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说明这是抢劫,抢劫属于犯罪行为。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根据犯罪的基本特征,他们应受到刑罚处罚。(3)本题考查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正确做法,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方面来回答。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