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开放是一个国家的姿态,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气度。

题目描述

【题目】开放是一个国家的姿态,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气度。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说出张骞对西汉的历史贡献。结合史实,谈谈张骞具备的优秀品质。

材料二:

国别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带回许多佛经,为中国佛教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唐→日本

6次东渡

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2)依据材料二内容,请补充①②完整并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明朝( 1368 - 1644),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1405 年到1433年间一位名叫郑和的朝廷宦官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可说明这一点。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2800人,乘船62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锡兰及卡利卡特。归途中,苏门答腊的一支海盗船队企图拦截,结果全军覆没。后来几次航行更加遥远,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x",材料中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O”。

①明朝初中国的航海活动主要在大西洋和印度洋。(   )

②郑和的远航是在15世纪上半期完成的。(   )

③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   )

④郑和是奉明成祖之命为宣扬国威进行的远航。(   )

⑤古代中国航海活动的顶峰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

答案解析

(1)贡献:促进西域各族与中原地区的了解、交往、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品质:两次出使,历经坎坷,体现了不畏艰辛、心系国家、不负使命的优秀品质。(2)①天竺学习佛教经典 ②鉴真;特点:吸收与传播并举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等(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未涉及;⑤正确。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各族与中原地区的了解,为后来丝绸之路这一中外交通要道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结合史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经坎坷,体现了不畏艰辛、心系国家、不负使命的优秀品质。(2)依据材料二内容和所学知识,唐朝时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促进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鉴真6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据此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中外文化互动交流,吸收与传播并举,或中国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包容兼容,兼收并蓄等。(3)依据材料三,明朝初中国的航海活动主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①错误;依据材料三“1405 年到1433年间一位名叫郑和的朝廷宦官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可见郑和的远航是在15世纪上半期完成的,②正确;依据材料三“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可见③正确;材料三没有显示郑和是奉明成祖之命为宣扬国威进行远航,④未涉及;依据材料三“明朝( 1368 - 1644),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1405 年到1433年间一位名叫郑和的朝廷宦官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可说明这一点”,可见⑤正确。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