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
题目描述
【题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王之利(商业)百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与了秦国政权的争夺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上好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商号后,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2)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地位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的能力。第一小问现象:根据材料“ 战国时期大量农民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可以反映出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与了秦国政权的争夺”反映了商品经济大发展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第二小问新形象:根据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可以得出现象是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第三问因素:根据材料二“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可从自强不息、诚信为本等方面的经营道德概括即可。(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三“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概括看待商业和农业地位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可从对小农经济发展、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分析其影响即可。(3)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材料二体现的是商业发展;材料三体现的人们对待商业的态度及影响。通过以上三则材料,可以从农、工、商业关系的角度;商业发展的观念等角度进行分析,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整体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和经济政策,考查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现象以及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中国古代商业和农商的关系及其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关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需要重点掌握小农经济的表现和特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和影响等内容。
(1)现象: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新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主观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2)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3)认识: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
相关试题
897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
24.井下库储存爆破器材的各硐室、壁槽的间距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让学生分
“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商纣王的叙述
2018年11月四川科技馆2.0版迎来开放一
某组织于2010年9月27日表示:“英国政府
2018年5月底,崔永元微博公开举报范冰冰“
大禹有()身份答案?
竣工报告的填写单位是()。
背景资料: 某污水厂扩建工程,由蓄水池、格筛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经许可即行断开有关设备的
放上渣的时间是怎样确定的?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方法测定上限为
下列茶品中不属于黄茶的是()。
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旅游产业的概念,说明旅游
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商、周法律形式的是(
在对高热病人的护理中,下列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对直
当吸收式冷水机组渗漏消除后,充以0.1Mpa
某声源排气筒噪声在125Hz处有一明显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