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化是经济

题目描述

【题目】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化是经济、政治发展的表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而生生不息。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宋代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dī根基),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状况?

材料二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

(2)材料三中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举出清朝前期两个繁华的工商业市镇。

(3)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促使了商帮的出现。请举出两个典型例子。

材料三:培根在评价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时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4)这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北宋哪位发明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的?

(5)“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此司马光编写了哪部史书?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作者是南宋的豪放派词人,他是谁?

(7)明朝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请从医学和工农业生产两个方面,举出科技巨著的例子。

(8)明朝哪部小说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9)明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答案解析

(1)宋代经济重心南移。(2)清代陆路和水运发达;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等。(3)晋商和徽商。(4)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5)《资治通鉴》。(6)辛弃疾。(7)《本草纲目》、《天工开物》。(8)《三国演义》。(9)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1)依据材料信息“朝廷在故都(宋代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dī根基),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宋代经济重心南移。(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可知,清代陆路和水运发达;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繁华的工商业市镇有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等。(3)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著名的有晋商和徽商。(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可知,这三种东西分别是指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5)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此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6)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作者是南宋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7)依据所学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产地、种类、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8)依据所学可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9)依据所学可知,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