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3:08:22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书籍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文化的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书籍翻译出现的新特点

答案解析

(1)内容:根据“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得出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儒家经典;作用:根据“一次相互的启蒙”得出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2)根据“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得出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3)新变化:根据“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得出政府参与;根据“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得出内容涉及西方政治制度;根据“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得出译书为了救亡图存。

(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中国儒家经典(思想);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2)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宣扬自由平等)。(3)新变化:政府参与;内容涉及西方政治制度;译书为了救亡图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