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书籍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文化的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书籍翻译出现的新特点
答案解析
(1)内容:根据“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得出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儒家经典;作用:根据“一次相互的启蒙”得出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2)根据“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得出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3)新变化:根据“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得出政府参与;根据“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得出内容涉及西方政治制度;根据“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得出译书为了救亡图存。
(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中国儒家经典(思想);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2)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宣扬自由平等)。(3)新变化:政府参与;内容涉及西方政治制度;译书为了救亡图存。
相关试题
[多选] 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第一步骤的在产品
(单选题)调制解调器(Modem)的功能是实
375. 以下药品中,可以与水直接接触的是:
72.苏州历来被许多文人墨客所称颂,下列人物
(单选题)()是指利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
(单选题)腹部损伤的死亡率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单选题】 在航路高度18000英尺以上,V
(单选题)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的时间是()。
(题文)“二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
“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合
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
阳和汤的组成除熟地、麻黄、姜炭、鹿角胶、生甘
081.女,56岁。间断上腹胀10年,加重1
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的大洋
北京属于我国的什么工业基地
山顶洞人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项目取得与地块研究工作在()进行。
确定减压阀流量的关键因素是()
因为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同样的经济收入,在城市
毛泽东思想围绕的主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