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 如图是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于氏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演变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打开“新风气”借鉴的理论。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四反映的现象?
答案解析
(1)“过程”,依据材料一信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依据材料二信息“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北宋时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依据材料三信息“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依据材料四信息“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清朝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2)“理想”,根据材料二信息“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得出:治国、平天下。“原因”,依据材料二信息“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佛道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的需要等角度分析。“理论”,依据材料二信息“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佛教和道教的理论。(3)“现象”,由材料三中李贽对儒学的批判和材料四中清朝统治者对儒学的推崇可知,明清时期排儒与尊儒并行。
(1)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北宋时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清朝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2)理想:治国、平天下。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理论:佛教和道教的理论。(3)现象:明清时期排儒与尊儒并行。
相关试题
9630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3645亿元
53.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中国共产党奋斗之
(单选题)下列网球肘的诊查要点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男性,26岁。血压220/120m
2011年国有企业的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其优越
中共革命的成功促使毛泽东宣称,中国的经验将为
【多选题】 以下关于无形资产的说法,正确的有
36、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
正常运行的TOSI锅炉燃烧器供油压力不应低于
加药的种类和数量由()决定。
注意的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是()
法的形式,包括()含义。A法律规范的内部表现
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三好学生&q
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和民法的任意性规范并存时,
竣工结算跟竣工决算是两个基本相同的概念。
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做哪些事,管道安装后应
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