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1 18:25:42

材料一:2014年3月3日至13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2014年3月3日至13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还听取和审议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2014年10月 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是其中部分摘录:

摘录一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摘录二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摘录三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利益。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表明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的性质是怎样的?(2分)

(2)结合九年级教材知识回答,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说明了什么?(2分)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1分)

(3)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一要求?(1分)

(4)根据摘录三,说说我国制定该《决定》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是公民在依法行使哪一政治权利?(2分)公民在行使这一权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3分)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审题时要注意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区别。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人大的性质,注意全国一词,就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十八届四中全会属于党的会议,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说明依法治国的形成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重大意义是有助于发展社会民主政治和国家长治久安。根本依据是宪法,熟记基础知识来回答。(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现有法可依。(4)仔细阅读摘录三,抓住人民一词,可以看出出发点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是要注意方式要合法,要实事求是等。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说明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根本依据:宪法。(3)有法可依。(4)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议权和监督权。注意的问题:①对于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能采用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式。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