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东西方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前进,有过

题目描述

【题目】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东西方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前进,有过合作也有过冲突,文明在其间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末,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先后七次来中国进行考察,写成《中国》一书。在深入研究了古代中外交通和贸易后,他发现有一条从中国内地经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中亚、西亚,然后延伸到非洲和欧洲的重要商道。

——《对外传播》

材料二: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也值得注意,表明这一时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全球通史》

材料三:自由贸易、驻地使馆、主权平等的概念——这些欧洲人在世界其他角落都享有的最低权力,在中国闻所未闻……马戛尔尼(1792年英国派遣至中国使节)带去了证明英国科学和工业实力的礼品(600箱)……英国特使希望中国人认识到,他们已经被科技文明的进步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令马戛尔尼惊奇的是欧洲的科技奇迹没有给中国官员留下深刻印象,他的大炮、热气球居然被无视了……乾隆皇帝全盘拒绝了英国的要求(增加通商口岸、互派大使、租借小岛)。

——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位历史人物开辟了这条商道?这条商道在古代世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的什么重大发明促进了航海业的兴盛?宋代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闻所未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此时英国经济领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革?   

结合上述材料,对比宋代和清代,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

(1)人物:张骞;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发明:指南针;机构:市舶司(市舶机构)。(3)原因:闭关锁国;变革:工业革命。(4)变化:从开放到保守(闭关);启示:坚持改革开放,开放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

(1)依据材料信息:从中国内地经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中亚、西亚,然后延伸到非洲和欧洲的重要商道可知,这条商道是丝绸之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促进汉朝和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此汉朝同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陆上丝绸之路开通;(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业的兴盛;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宋代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经济领域发生工业革命;(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从宋代的对外贸易到清代闭关锁国,我国的对外政策从开放到保守;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坚持改革开放,开放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