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活动探究:感悟“诸子百家”。

题目描述

【题目】活动探究:感悟“诸子百家”。

背景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步骤一:在历史留言板上,贴上下列四位人物,并写出它们代表的派别。

(1)墨子:墨家;孟子:_____;庄子:______;韩非:______ 

步骤二:在历史活动课上,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

(2)根据提供的栏目名称,你会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吗? 

A.《人与自然》     B.《法制在线》

C.《和平使者》     D.《关爱民生》

步骤三: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班级出现乱扔纸屑的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的意见不一:卫生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款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变的。”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了几张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情,根本不用管。”

(3)上述材料中,三人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的三家学派的观点,请你分别指出他们运用的是哪一家学说并指出他们各自的主张。

答案解析

(1)孟子:儒家;庄子:道家;韩非:法家  (2) ①―C②―D③―A④―B (3) 卫生委员运用的是“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管理;班长运用的是“儒家”,主张教化学生,以礼治班;生活委员运 用的是“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提出无为而治。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以法治国。故答案为:孟子:儒家;庄子:道家;韩非:法家。(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和兼并、残害生命;儒家孟子的思想是实行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道家庄子的思想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因此,①墨子适合《和平使者》;②孟子适合《关爱民生》;③庄子适合《人与自然》;④韩非子适合《法制在线》。故答案为:①—C;②—D;③—A;④—B。 (3)依据步骤三信息“卫生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款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 他们会改变的。’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了几张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情,根本不用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卫生委员认为法令应该明文公布,大家遵守;不遵守班级规定,乱扔纸屑该惩罚。所以,卫生委员运用的是“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管理。儒家思想提倡“仁”,要求有爱心和同情心。所以,班长运用的是“儒家”,主张教化学生,以礼治班。道家的思想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所以,生活委员运用的是“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提出无为而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