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3:50:01

材料一 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今天下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

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提出此观点的国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及目的。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康有为关于甲午战败的看法和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可以根据“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和“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分析得出。从材料中的“日本胜我”和时间信息“1898年”可知,康有为提出此观点的国内政治背景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重和维新变法运动。(2)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根据材料中的“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可以看出是中学与西学相结合。其目的根据“乃欲培植非常之才”和“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可以看出是培养人才和开启民智。

(1)观点:日本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重;维新变法运动。(2)教法:中学与西学相结合。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