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23:06:17

汉魏以来的察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重要阶段,科举制脱胎于察

题目描述

【题目】汉魏以来的察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重要阶段,科举制脱胎于察举制的母体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建立孝廉察举。同时设立太学,为五经博士设弟子50人。孝廉察举体现了“以德取人”的鲜明意向,在实际察举中,汉廷对吏能十分重视。东汉时孝廉都要经过吏员试用期才有资格被举至中央。顺帝时左雄改革察举制,使以举荐为主的察举制,开始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

材料二  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原则上“取士不问家世”,允许自由报考。宋代对于科举取士的控制日趋严密,在各个环节上强化了对于举子与考官双方的防范。随着教育普及,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经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而最终录取者,即为“天子门生”。科举制度使居官者得不到世代承袭的保障,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选官的途径和标准,概括东汉选官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科举取士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答案解析

(1)途径:根据“汉武帝建立孝廉察举”得出察举制;标准:根据“孝廉”“以德取人”得出孝廉、品德;发展变化:根据“使以举荐为主的察举制,开始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得出察举制开始由举荐为主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2)趋势:根据“宋代对于科举取士的控制日趋严密,在各个环节上强化了对于举子与考官双方的防范”得出科举取士规范化,严密化。进步性:联系所学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分析回答,可从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官吏的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影响深远等角度分析总结。

(1)途径:察举制;标准:孝廉、品德;发展变化:察举制开始由举荐为主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2)趋势:科举取士规范化,严密化。进步性: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以后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