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6:06:19

交通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交通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 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

答案解析

(1)经济:据材料一“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分析得出经济上的原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为了保障北方的物资供应,加强南北经济联系;政治:据材料一“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得出政治上是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加强对南方的有效统治,巩固国家的统一。(2)由材料二“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可以得出:加强了南北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由“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可以得出:促使运河沿岸市镇的兴起,工商业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连通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经济原因:适应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加强南北经济联系;保障北方的物资供应。政治原因: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加强对南方的有效统治;巩固国家统一。(2)加强了南北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促使运河沿岸市镇的兴起,工商业的繁荣;连通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