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在各方面都闪耀着熠熠光辉。阅读材

题目描述

【题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在各方面都闪耀着熠熠光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请写出图中文字的名称,并结合材料一说出它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2)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指什么?据材料归纳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材料三  自殷代以来,文字在逐渐完密的同时,也在逐渐普及……中国幅员辽阔,文字流传到各地,在长远的期间发生了区域性的差别。秦始皇的“书同文”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进一步整体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贡献。

——郭沫若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书同文”指什么?概括“书同文”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文字的发明促进了我国文明的传承(2)百家争鸣;保存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3)统一文字(用小篆代替六国文字);使文字进一步整体简易化,有利于文化的统一和传承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它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它的文化意义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文字的发明促进了我国文明的传承(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可知,“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指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百家争鸣。孔子的贡献在于保存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文字在逐渐完密的同时,也在逐渐普及……秦始皇的书同文……使文字进一步整体简易化了……”可知,这就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用小篆代替六国文字。它意义重大,使文字进一步整体简易化,有利于文化的统一和传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