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0:34:12

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姻制度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也在发生

题目描述

【题目】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姻制度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材料二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少妇手鲜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诞子者,则就其手中乞花,用为生子之兆。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清代林纾《畏庐琐记》

材料三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唐代

宋代

明代

51人

267人

36000人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1)依据材料一,请回答:人们(南北朝时期)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阐述持此态度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

(3)请依据材料三,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

 

答案解析

(1)根据题干材料“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可以看出南北朝时人们认为妇女再婚正常。原因根据材料可知是因为官僚贵族子弟争娶兰芝,阿兄(亲属)认可。(2)根据题干材料“不能存活”“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可以概括出寡妇殉难的原因:生活困难,难以生存;社会观念鼓励,认为非常荣耀。(3)根据材料“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得出唐朝受少数民族影响,宽容妇女再嫁。“《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得出明清封建思想教育毒害。“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得出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

(1)态度:认为妇女再婚正常理由:因为官僚贵族子弟争娶兰芝;阿兄(亲属)认可。(2)生活困难,难以生存;社会观念鼓励,认为非常荣耀。(3)唐朝受少数民族影响,宽容妇女再嫁(封建礼教观念不强)。明清封建思想教育毒害;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