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

题目描述

【题目】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    实

推    论

正确与否

(1)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评价隋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认为隋运河加强了南北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

 

(2)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但其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3)《辛丑条约》内容: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中国丧失了民族独立,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4)辛亥革命后,叩头等繁复的旧时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后又改为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先生”、“君”,“同志”“先生”成为民众的一般称呼。

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等级观念,实现了人人平等。

 

(5)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6)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十二万人以出乎敌人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地区,歼敌五万六千人,打开了南下的通道。接着,部队从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前堵后追中杀开一 条血路;穿越黄泛区,经过二十余天的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在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

 

刘邓大军的进攻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答案解析

(1)A(2)B(3)B(4)B(5)A(6)B

(1)根据题干皮日休评价隋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经济往来。所以结论“皮日休认为隋运河加强了南北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这句话是正确的。(2)根据材料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的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内容是郑和下西洋,把中国的工艺品带到外国,宣传了中国的高超的瓷器技术,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不会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结论的说法是不正确的。(3)根据材料“《辛丑条约》内容: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描述的是中国丧失了军事主权,所以结论中国丧失了民族独立,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4)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后,叩头等繁复的旧时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后又改为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先生”、“君”,“同志”“先生”成为民众的一般称呼”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结论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等级观念,实现了人人平等的说法过于绝对,违背了事实,所以是不正确的。(5)根据材料“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的内容,明确“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结论是正确的。(6)根据材料“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十二万人以出乎敌人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地区,歼敌五万六千人,打开了南下的通道。接着,部队从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前堵后追中杀开一 条血路;穿越黄泛区,经过二十余天的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在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使得战场从解放区转入国统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的进攻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所以结论刘邓大军的进攻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