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变则通,通则久。古今中外,数千年的文明史,改革中求发展,探索

题目描述

【题目】变则通,通则久。古今中外,数千年的文明史,改革中求发展,探索中向前进。下面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历史探究活动:“变,是永恒的主题”。

【语录指点迷津】

改革的道路艰难曲折,改革者需要大无畏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1)以上两则材料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改革者精彩语录,请你说说分别是谁的语录?

【探索寻找道路】

改革嘛,往往是前无古人的,无路可循的,它需要改革者在黑暗中探索前进,不怕跌倒,坚持真理。

(2)苏联作为社会主义的老大哥,它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是怎样探索的?

(3)以上两则材料,牵动着两位伟人的心,他们决心改变,锐意创新,他们的“创新”分别表现在哪里?

【决策确定方向】

(4)上述材料二中涉及的人物面对“恐惧”进行了改革,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经验导航未来】

(5)历史上的改革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体现了历史进程的曲折性与反复性。请结合以上材料和问答,总结经验教训,启迪导航未来。

答案解析

(1)列宁罗斯福(2)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政治上建立苏联;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实行斯大林模式)(3)列宁的改革创新在: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罗斯福的改革创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4)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实质是调整巩固资本主义制度(5)答: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改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锐意创新(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这是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所说的话;材料二是罗斯福竞选总统时所说的话。(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包括: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政治上建立苏联;斯大林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等。(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时期的创新指的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罗斯福的创新指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改革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其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一定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改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