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8:17:08

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

题目描述

【题目】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

材料一? (洪武元年)诏曰:“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

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

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他的“大同”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主张里。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刘雅丽《略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观与和谐社会》

材料三?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动致人死亡,点燃了伦敦的夜空。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国多个城市。

——《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伦敦与巴黎骚乱对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2)在20世纪20年代的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的“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简要概括其出现的原因。

?

答案解析

(1)措施:根据材料“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可归纳出:按家庭劳动力多少来分田。根据材料“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可知对兼并者实行重惩也是措施之一。最后,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对土地进行登记政策,编定鱼鳞图册,也利于抑制兼并和征收赋税。(2)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包括: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赞同与否和理由:不赞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并非共产主义主张,而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行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与共产主义有根本的区别,二者阶级属性完全不同。(3)问题:根据材料“社会矛盾深刻”等语,可知狄更斯代表的流派关注的是深刻的社会矛盾,其作品主要揭露社会的黑暗。原因:联系所学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尖锐。

(1)措施:按家庭劳动力多少来分田;重惩兼并者;编定鱼鳞图册。(2)思想: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不赞同。理由:二者在阶级属性上有着根本上的不同。(3)问题:主要关注深刻的社会矛盾,揭露社会的黑暗。原因: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尖锐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