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曾试图通过变法走上富强之路,但两者
题目描述
【题目】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曾试图通过变法走上富强之路,但两者结果却截然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上喜选”与“蒸汽船”谐音)
——日本民谣
材料二?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落紫禁城》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材料四?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中日两国这两次变法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哪些领域的改革更为推崇?
(3)据材料四,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应着重关注哪些问题?
答案解析
(1)从材料一“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材料二“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背景是外来侵略加深民族危机。(2)根据材料三“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联系所学可知为经济领域和教育领域。(3)根据材料四“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用自己的话加以总结即可。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且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4)原因:从材料“首在裁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可以得出原因急于求成,未能平衡各方利益。问题:从材料的内容可知改革应当注意综合国情和考虑多方面的利益,还有不能急于求成等方面分析。
(1)背景:外来侵略加深民族危机;(2)领域:经济领域、教育领域;(3)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且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4)原因:急于求成,未能平衡各方利益。问题:改革可以借鉴别国经验,但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改革应循序渐进,考虑多方利益
相关试题
3811 术后移植物多长时间最易发生血管危象
6485 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 cm。4
8978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
被称为“沙漠之狐”的德国陆军元帅是()。
(单选题)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或急性肺栓塞宜
长期资金可以采用()等方式筹集。 *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包括
法通过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
下列地图图幅大小相同,表示范围最大的是()
一组水泥抗折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
基金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 )。A期末资产负债
绵亘蜿蜒miánɡènwānyán
为防止集气管着火伤人,应将集气管内压力调成负
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包括经济运行周期、通货膨
工务段管内主要桥梁水位超过警戒线时,应每()
港航工程及航运上常用的水深图(海图或航道图)
下列分部分项工程中,其专项施工方案必须进行专
强化传热时,增强传热过程中哪一侧的传热系数最
中国大学MOOC: 某台思科路由器可以远程登
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