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3:50:26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孔子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古今适用的道理)。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万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

——《二程遗书》卷十五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朱熹

材料四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孔子有哪些主张(不得摘抄原文)?这些主张反映了他生活时代的哪些社会特点?

(2)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有关世界的本原和贯通明理途径的观点是什么?

(4)材料二和材料四存在怎样的矛盾?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矛盾?

答案解析

(1)由材料一中“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君子中庸”等并结合所学,可从主张“仁”“礼”等角度分析孔子的观点。(2)由材料二中“……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并结合所学,可从思想统一的角度分析政策;结合所学,可从维护统治、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的角度分析影响。(3)由材料三中“万物皆是一理”可以归纳出世界的本原;由“……一物不格,则厥一物道理”,可从格物致知的角度分析途径。(4)由材料二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这反映的是推崇儒家思想的内容;由材料四中“这块孔丘的招牌……捶碎,烧去”可知,这反映的是批判儒家思想的内容。结合所学,可从时代不同的角度分析原因。

(1)主张:仁,礼和中庸。社会特点:天子衰微,诸侯称霸;礼崩乐坏。(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理是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4)矛盾:前者主张尊孔,后者主张反孔;时代不同,儒家思想的作用不同,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同。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