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3:07:05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题目描述

【题目】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1)材料一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

材料二孙中山手书

(2)根据材料二两幅图,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材料三民国初年见闻录

见闻一

民国初年的全国报纸总数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见闻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惶然,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

 

(3)材料三中的两则见闻各是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综合两则见闻,你认为在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可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从“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可得出表达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卖国贼的愤恨之情。(2)从材料二中的题字可以得出是三民主义,根据所学可知,其内容是民族、民权、民生,作用是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从材料三表格中第一栏受辛亥革命影响的报刊的数量和“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大大提高国民参政意识;从表格的第二栏“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可知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现状。根据表格中的两则材料的不同结论可知,解释历史应注意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

(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表达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卖国贼的愤恨之情。(2)思想: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作用: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见闻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大大提高国民参政意识。见闻二: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现状。解释历史应注意: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