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人物年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以下资料是中国近现代历

题目描述

【题目】人物年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以下资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1921年7月,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9月,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

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8年7月,他的演讲稿《论持久战》油印出册,受到全国各阶层的关注。

1947年3月,率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重要报告。

根据上述年谱片段,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他是哪位历史人物?确立其领导地位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1927年,他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写这一历史事件。

(3)年谱片段中涉及了中共历史上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请描述一下“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的具体内容,并说说“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的共同依据是什么?

?

答案解析

(1)毛泽东遵义会议(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农村包围城市乡村转移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的国情)

(1)依据材料信息“1927年9月,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可知,他是毛泽东;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中共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2)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指农村包围城市,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的共同依据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