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0 03:47:28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结合史实,举例说明材—中两种模式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l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第五十二条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以及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1)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概括出两种模式:宰相相互牵制、监督;在正式体制外设非正式机构。联系所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应当属于前者,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属于后者。(2)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得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的特点。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的不同,应当联系所学,从两种体制各自的目的来说明。

(1)模式:宰相相互牵制、监督;在正式体制外设非正式机构。表现: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相互牵制、监督;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学生回答“中外朝制度”亦可)。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2)特点: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赞“三权分立”)不同: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维护君主专制。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反对专制,维护民主政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