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史料反映了周恩来一生的相关史实。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下列史料反映了周恩来一生的相关史实。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1936年10月2日,蒋介石对张扬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三:当时与会国中只有7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成为一些被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教唆和怂恿的与会代表的攻击,成为制造分歧和矛盾的中心,宣扬中国威胁论、攻击共产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周恩来发表的“求同存异”方针和光明磊落的姿态,赢得了与会代表的赞赏和支持,使会议沿着预定主题发展,促进了会议胜利开展,从而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了体现亚非国家向往和平和自由的“万隆十项原则”,即被后人所说的“万隆精神”。
——《科学导刊》2010年04期
(1)上面两则材料一、二反映了周恩来参加了哪两次谈判?两则材料都反映了两次谈判的什么方面?材料二结果怎么样?
(2)材料二中两张图片反映了与周恩来相关的哪两件大事?这是周恩来在哪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什么是“万隆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成为制造分歧和矛盾的中心,宣扬中国威胁论、攻击共产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4)综上所述,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学习经验?
答案解析
(1)(4分)重庆谈判、西安事变谈判;背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2)(3分)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外交。(3)(2分)“向往和平和自由”;冷战政策。(4)(2分)通过史料反馈史实;通过图片有助于学习历史;通过比较归纳来学习历史等。
试题分析:本题是综合探究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三则材料分设四个问题来考查。(1)本题考查的是周恩来参加两次国共谈判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一中所给关键信息:“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国民党企图垄断抗战胜利的果实,使中国回到抗战前的老样子。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据此可回答第一则材料是重庆谈判。阅读材料二所给关键信息“1936年10月2日,蒋介石对张扬进行训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据此可回答第二则材料是西安事变谈判。本题第二问考查的是周恩来外交政策的背景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和“1936年10月2日,蒋介石对张扬进行训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进行两次谈判的背景。据此可回答第二问两则材料都反映了两次谈判的背景。本题第三问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据此可回答第三问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2)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和周恩来相关的大事知识。观看第一幅图片,这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发言,据此可回答反映的是万隆会议;观看第二幅图片,“历史性握手”——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据此可回答尼克松访华。本题第二问考查的是周恩来的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观看两幅图片,第一幅图是在万隆会议,第二幅图是尼克松访华,这是和外国友好交往的,据此可回答第二问:这是周恩来的外交成就。(3)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万隆精神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体现亚非国家向往和平和自由的万隆十项原则,据此可回答“万隆精神”是“向往和平和自由”。本题第二问考查的是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力量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据此可回答第二问是冷战政策。(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只要合情合理即可。通过补充历史材料能对历史知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一些图片对历史知识更加形象的了解历史史实,也可以通过几则历史史料进行相互比较,来补充相关的历史史实。据此可回答提供的学习经验是通过史料反馈史实;通过图片有助于学习历史;通过比较归纳来学习历史等。
相关试题
【单选题】 路旁绿地、绿化隔离带、行道树穴内
[单选] 内部控制体系和( )是操作风险管理
[单选] 在教育活动中,多表现为上级行政部门
(单选题)下列哪项风险不属于对外劳务承包工程
(单选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的第一高峰时间
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
【单选题】 垫板孔中心与螺栓中心不能重合,偏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
下列货物最适用汽车来运输的是()
小王失业前,其失业保险的累计缴费时间是3年。
计算题:某电厂输煤皮带流量为1200t/h,
客户( )
(四)背景资料 某建设单位投资兴建住宅楼,
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
某市教研员在评选优质课时,不仅关注教师课前预
语音有哪几个属性?其本质属性是什么?
《团章》中对团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配置性测评与其他类型的素质测评相比,具有针对
您在一个大型项目中管理着具有跨文化,跨地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