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1:36: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小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国内外政局的变化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来。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表谈话,提出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他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全面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造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等

材料二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事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火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规模的军费开支对结束美国范围内和其他地区的大萧条起到了比新政策或者类似的措税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新全球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分别有哪些?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紀30年代中美经济政策的共同特征,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案解析

第(1)问,“积极因素”,依据材料一信息“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表谈话,提出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等角度分析。“消极因素”,依据材料一信息“全面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造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侵略等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共同特征”,依据材料一信息“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和材料二信息“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事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得出国家干预。“原因”,中国方面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日本全面侵华、国内工业基础薄弱的角度考虑;美国从材料二信息“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规模的军费开支对结束美国范围内和其他地区的大萧条起到了比新政策或者类似的措税更加重要的作用”和所学知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新政措施得力、完备的法治、雄厚的经济基础等角度分析。

(1)积极因素: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消极因素: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侵略。(2)共同特征:国家干预。原因:中国:日本全面侵华;国内工业基础薄弱。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新政措施得力;完备的法治;雄厚的经济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