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十七岁的刘某是某重点中学的在校学生,犯罪前,成绩始终居全班前

题目描述

【题目】十七岁的刘某是某重点中学的在校学生,犯罪前,成绩始终居全班前五名。后来,他在外结识了一帮朋友,经常去吃喝玩乐。渐渐的刘某觉得在学校上晚自习不自由,于是由内宿转外宿,由于朋友们经常相互请客,他们个个被钱所困。当这帮朋友提出通过偷车解决经费时,刘某没有觉得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反而认为朋友提出的就不能反对,就应该执行。就这样,刘某把法律和道德抛在脑后,跟他们一起盗窃自行车。一宗又一宗的盗窃案最终使刘某被判有期徒刑四年,此时刘某才噩梦初醒。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刘某错在何处?为什么?

(2)这个案例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刘某交友不慎,没有区分真挚的友谊与“哥们义气”只讲友谊,不讲原则。害人害己,最终受到法律严惩。(2)交友要讲原则,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认真阅读材料,刘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在于“在外结识了一帮朋友”,即交友不慎,没能正确区分真正的友谊和“哥们儿义气”。 “哥们儿义气”只讲友谊,不讲原则,不是真正的友谊,其结果是害人害己,最终受到法律严惩。(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说明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刘某错在交友不慎,警示我们要谨慎交友,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只要学生回答的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