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1月11日,

题目描述

【题目】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摘自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答案解析

(1)以德治国;“仁”的学说。(2)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⑴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因此孔子提出了以德治国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仁”的学说的具体体现。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杰出成就如,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他并不按贫富、贵贱、特长、态度、老小、远近等类别而有所偏向或歧视。招收了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的“绝大的影响”是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故答案为:(1)以德治国;“仁”的学说。(2)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