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14:26:31

材料一: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从宪法修改工作启动之初,习近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从宪法修改工作启动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要求,宪法是人民的宪法,宪法修改要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必须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宪法修改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2018年3月11日下午3时5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高票表决通过。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宪法修改要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意义。

材料二: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018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宪法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举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会议提出,要加强宪法教育、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让宪法如春风化雨般沁人心田。“学习宪法要从‘娃娃’抓起”,要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增强全社会的宪法观念。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建议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答案解析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民主决策、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的原则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1)宪法修改要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意义,考生可从它有助于决策的民主性、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等角度进行说明。(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等角度进行说明。

(1)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2)①宪 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②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行为准 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③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