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从宪法修改工作启动之初,习近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从宪法修改工作启动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要求,宪法是人民的宪法,宪法修改要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必须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宪法修改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2018年3月11日下午3时5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高票表决通过。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宪法修改要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意义。
材料二: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018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宪法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举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会议提出,要加强宪法教育、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让宪法如春风化雨般沁人心田。“学习宪法要从‘娃娃’抓起”,要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增强全社会的宪法观念。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建议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答案解析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民主决策、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的原则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1)宪法修改要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意义,考生可从它有助于决策的民主性、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等角度进行说明。(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等角度进行说明。
(1)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2)①宪 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②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行为准 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③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相关试题
3247政府购买服务与政府采购的关系是()2
9640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毒成瘾是一种脑病
下面是某位业余文学爱好者对法国大革命时期史实
(单选题)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下列
(判断题)张某向甲保险公司购买了保险金额为5
探究活动题
(单选题)激动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
(单选题)"假肾征"指的
从省电角度考虑,去楼下扔垃圾的2分钟,开着的
【标准答案】(判断)ADR是运用上涨和二F跌
《五口通商章程》中: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
2021年7月5日,风云三号E星在()卫星发
学生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都不
生物学家认为,人体有两个大脑系统存在,一个是
中国于()首次参加嘎纳国际广告节。
施工现场的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危险处,
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模型包括( )
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作业场所监督检查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