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作为往往和国家的兴亡有着很大的关系。请结合

题目描述

【题目】在中国古代,皇帝的作为往往和国家的兴亡有着很大的关系。请结合下列有关秦汉时期帝王的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史论话秦亡)

材料一: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案论》

(观点话次兴)

材料二:汉初在沿用秦朝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一些王公和战争和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他们勤政爱民,使西汉出现“文景之治”。他雄才伟略,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材料一中的“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二回答: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影响,当时统治者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此外他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思想上的具体措施又是怎样的?

(4)材料三中提到的西汉帝王除了汉文帝和汉景帝还有谁?说一说“他们”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使西汉出现“文景之治”?

(5)说一说秦亡汉兴带给你的感想或启示。

答案解析

(1)不是;秦亡的主要原因是秦实行暴政。(2)事件: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3)实行推恩令,削弱诸候国的土地和人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4)帝王:汉武帝。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④反对奢侈浮华。(5)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实行仁政,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得民心者得天下

(1)据材料一“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废先王之道”不是秦亡的原因。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所以秦亡的根本原因是秦实行暴政。(2)根据“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3)据材料二“汉初在沿用秦朝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一些王公和战争的功臣,分封了一些诸候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史,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广儒家教育,设太学,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提到的西汉帝王除了汉文帝和汉景帝还有汉武帝。汉武帝即位后,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他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进入鼎盛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继续推行汉朝休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以身作则,反对奢华.这项措施的实行使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5)本题考查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实行仁政,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得民心者得天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