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

题目描述

【题目】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回顾古今中外历史,探究问题。

(1)秦汉时开拓进取的精神大大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此时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什么?明清(1840年以前)时期,中国外交形势出现了新的 变化: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面对侵略中国人奋起反抗。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的什么史实能说明这一变化。结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840年英国隆隆的炮艇开到中国东南沿海,和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交锋。这次交锋后,上海向世界打开了紧锁了几百年的大门”,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世界经济背景是什么?(答一具体历史事件)此事件使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丘吉尔的该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哪一政策的信号?该政策在当时的中国有何具体表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 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哪一历史事件是标志?

(4)以上古今中外对外关系的历史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丝绸之路;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对外开放。(3)冷战政策;抗战胜利后,扶蒋反共。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尼克松访华。(4)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地主流。

(1)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而至,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安息),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到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荷兰在17世纪继西班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残酷的屠杀和奴役当地人民,并以台湾为据点经常骚扰大陆沿海地区。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2)依据材料“1840年英国隆隆的炮艇开到中国东南沿海,和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交锋。这次 交锋后,上海向世界打开了紧锁了几百年的大门”,结合所学知识,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英国迫切需要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中国在鸦片战争战败后,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对外开放。(3)依据材料“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和结合所学知识,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之后,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抗战胜利后,美国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4)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给我们的启示: 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地主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