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0 08:29:25

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

题目描述

【题目】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下面小题。

【1】“二十四节气”以观察该区域的天气、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材料不能表明:

①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和日常生活。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今天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这告诉我们:

①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④事物对人类的价值虽是客观的,但也是变化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解析

本题以“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背景,考查文化的交流传播、继承与发展、哲学上的价值等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1“二十四节气”以观察该区域的天气、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②是正确的;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这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是正确的;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①④适合题意;故本题选B。【2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是错误的;“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和日常生活,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适合题意;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今天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这告诉我们事物对人类的价值虽是客观的,但也是变化的,④适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