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唐、宋、明(前期),以博大的胸襟,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力促

题目描述

【题目】唐、宋、明(前期),以博大的胸襟,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力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如图)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现象?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目的地。(写序号)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指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追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沦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3)据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奉使西洋”者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和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答案解析

(1)现象:对外交流频繁;序号:②、④(序号不能错,顺序不能倒)(2)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机构:市舶司。(3)事件:郑和下西洋;地位:伟大的世界航海家;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4)特点:交流频繁;和平交往;具有双向性;规模大;范围广;

(1)根据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如图)”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频繁。贞观年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并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印度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鉴真,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所以第二小问的答案是②、④。(2)据材料“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是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市舶使是唐朝开始设置的管理对外事务的政府机构。唐代仅有广州一处设立,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北宋时改为市舶司,在杭州、明州、泉州等大港口增设了市舶司,使外贸规模成倍扩大。(3)根据材料三“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追今七次,所历番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奉使西洋”者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的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有:交流频繁;和平交往;具有双向性;规模大;范围广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