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

题目描述

【题目】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清政府提出什么口号?其目的是什么?

(3)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概括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解析

(1)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由阶级矛盾演变为民族矛盾(2)自强,维护清朝统治(3)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4)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1)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故“拳匪运动”指的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由阶级矛盾演变为民族矛盾。(2)依据材料“从机器上感觉不足”可知,指的是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3)依据材料“制度上感觉不足”可知,当时的中国人是想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效仿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4)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