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农业丰则基

题目描述

【题目】“三农”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建国初期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8月《人民日报》出现了如下的标题:《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四:“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请回答: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哪一农村政策的尝试?材料中的“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出现在当时安徽省的哪个地方?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凤阳小岗村.(5)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言之有理皆可)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5个问来进行考查。(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实施的法律文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我国农村发生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4)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分田到户协议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种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首先从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开始的。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凤阳小岗村.(5)此题通过材料考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从中得到的认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经济建设要切合实际,要符合本国国情,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根据要求即可回答: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