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隋唐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隋唐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

材料一  观察图1和图2

材料二  如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  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回答问题

(1)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

(2)材料二中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中的比例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指出唐朝完善这种制度的两个关键人物。

(3)材料三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曲辕犁,筒车。(顺序错不得分)用途:耕地、灌溉。(顺序错不得分)(2)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提高。科举制。创立进士科。唐太宗和武则天。(3)玄奘。《大唐西域记》。

(1)依据图片可知是曲辕犁和筒车。结合课本所学,唐朝前期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曲辕犁用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筒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提水工具,用于农作物的灌溉。(2)依据材料二“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中的数字,可以看出从东晋到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在不断提高;结合课本所学,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唐太宗和武则天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3)依据材料三“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以天竺用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在天竺十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