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1 18:08:38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

题目描述

【题目】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  下图为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部分)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农村的什么运动有关?这一运动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是真实的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时哪两场运动有关?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这一做法能“效果很好″?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发展状况,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52-1956年期间,中国农业生产由461亿元增长为610亿元,因此这时期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期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推动这时期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因此农村土地所有制方面发生了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变化。(2)不真实,根据材料“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属于这时期“左”倾错误思想。运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这时期“左”倾错误思想,与当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直接关系。(3)省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因此该政策最早开始于安徽、四川等省份。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往的人民公社等体制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而材料中“包产到户”政策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因此国家应重视农业问题;农业政策的制定应实际出发,制定与本国国情相符合的政策;应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民的政治经济利益;农业经济的发展应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农业改革要与时俱进。

(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运动: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化: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2)不真实。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安徽;农民有了生产、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改革要与时俱进:维护农民利益:发展经济要尊重经济规律;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政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