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10:18:29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一直致

题目描述

【题目】“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一直致力于为推动文明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中国担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最能体现“因互鉴而发展”的文明成果,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评论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两次改革?这两次改革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暮式上的主旨演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史上西方的哪些进步思想传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兼收并蓄”开辟了什么道路?

材料四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为维护人类文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中国担当”的表现。

答案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可知,最能体现“因互鉴而发展”的文明成果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日本精神、中国知识……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东方道德、西方技艺……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可知,前者是大化改新,后者是明治维新;它们都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与发展。(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可知,近代史上西方的进步思想传入中国的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兼收并蓄”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维护世界和平。

(1)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2)大化改新,明治维新都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与发展。(3)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维护世界和平。(答出两方面的基本意思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