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新闻报刊与近代中国

题目描述

【题目】新闻报刊与近代中国

材料一  孙诒让(后来的经学大家,温州读书人)从光绪十三年(1887年)起就开始订阅《申报》和《万国公报》。张棡(温州读书人)则是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已有定期阅读《申报》的习惯。

——瞿骏《清末上海对江浙地方读书人的文化辐射》

材料二  墨海书馆(184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现代出版社)采用铅字活字和新式的滚筒印刷机,实现了机械化印刷,速度远远超过传统木刻印刷,一台印刷机一天可印50000个双面页。其最初半年的印刷量便轻易超越从前手工机器的全年产量,达到338万余页。

1872年4月创办的《申报》(英国人创办)每份八文钱(当时乘坐人力车一段短途车费尚需一百文铜钱),初创时销量只有600份,创刊四个月后,仅上海日销量就达3000份之多。

——李江《晚清现代印刷技术的输入及其影响》

材料三  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出版于1894年,次年严复即选择此书予以及时地译述。1896年,此书开始以抄本的形式在其师友圈子中流传。然而,此种仅以抄本在朋友间传阅的方式毕竟限于较为狭小的圈子。《天演论》在《国闻汇编》(《国闻报》副刊)上以连载的方式首次公开发表,标志着其传播模式突破了人际关系的限制,而发展到大众传播,这显然是一个重大转折,是进化论风靡全国的真正开端。

——陈其泰、刘永祥《天津〈国闻报〉与晚清新思想的传播》

材料四  中国近代报刊相关数据表

 

 

 

时期

1895年前

1895—1898年

1898(政变后)—1913年

1914年—“五四”时期

 

数量

15家(除港澳)

 

60家

 

487家

840家(据中国年鉴)

1134家(据申报)

 

名称举例

 

字林西报(英文,1850年英国商人)/万国公报(1868年美国传教士)/申报

 

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

立宪保皇派1898—1902年日本:清议报/新民丛报(康梁主办)

1902—04年国内:大公报/时报革命派

1900—07年:

日本:游学译编/大陆/湖北学生界/江苏/浙江潮/民报;

上海:苏报/国民日报/警钟日报/中国女报(秋瑾主编)/女子世界综合性:东方杂志(190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办)

 

青年杂志(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

 

 

——根据现行高中教材及瞿骏《清末民初读书人是怎么交朋友的》整理

(1)据材料四,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有何趋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与所学,报刊的发行与阅读会给当时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300—5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趋势与原因:趋势:由外国人办到中国人自己办,由少到多。原因:甲午战争战败后,有识之士为宣传维新变法纷纷办报;戊戌政变后,立宪派与革命派办报宣传各自的思想。(2)变化:舆论导向,开启民智,传播西学,普及教育等。(3)看待:可围绕以下观点展开:近代新闻报刊的发展变化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引入,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也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在传播西学新知的同时,也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从材料四“中国近代报刊相关数据表”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报刊的数量越来越多;1895年前由外国人办,从1895年开始,中国人办得报刊越来越多,且种类越来越丰富。变化的原因,可以结合“1895-189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有识之士为宣传维新变法纷纷办报;根据“1898(政变后)-191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政变后,立宪派与革命派办报宣传各自的思想。(2)根据所学知识,表格中1895-1898年、1898(政变后)-1913年、1914年-“五四”时期等这三个时期中国先后发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三件大事,考生可以从报刊在三件大事中的影响来分析其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报刊都有舆论导向,开启民智的作用;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报刊有利于传播西学,普及教育等。(3)回答如何看待近代报刊业的发展,要综合以上几则材料的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近代中国历史,辩证地、历史地分析和评价。可围绕以下观点展开:近代新闻报刊的发展变化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引入,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也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在传播西学新知的同时,也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代报刊业是近代中国内外形势激荡下的产物,其产生与发展既带有半殖民地色彩,又是中国社会生活变迁重要内容。近代新闻报刊的发展变化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引入,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最初在中国创办报刊业的是一群外国人,这充分体现了近代报刊业产生的半殖民地特征。但是,近代报刊业也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在传播西学新知的同时,也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外国人在中国办报传播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引导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行救亡图存运动。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宣传变法主张,促进了国人的思想启蒙。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期间,立宪主张与民主革命思想在报刊上公开辩论,进一步促进了人民思想解放,呼唤了革命的到来。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传统思想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使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进行了深刻的思想动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