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以来,中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忧国忧民,不断探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中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忧国忧民,不断探寻中国的生存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

﹣﹣百度百科

材料二: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一个舶来的主义,终成一个民族追随的信仰。

﹣﹣《复兴之路》

材料五: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促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一个理由。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哪些努力?请举一例。

(3)材料三中“陈独秀的启蒙运动”的宣传阵地是哪里?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的启蒙运动”的性质。

(4)材料四中“一个舶来的主义”是指什么?谁首先将这种主义介绍到中国?请列举他的一部著作。

(5)材料五中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谁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

答案解析

(1)历史背景: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火线:1919年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性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3)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一次思想解放运动。(4)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5)聂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依据材料一“1902年”可知,促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历史背景是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等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故1919年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依据材料二“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成为了“分界线”;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先生进行的努力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3)依据材料三中“陈独秀的启蒙运动”可知指的是新文化运动,结合课本所学,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由“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4)依据材料四中“一个舶来的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18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李大钊早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最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作曲,田汉填词。《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日本侵略,召开瓦窑堡会议,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