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国家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四个,它们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四: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态度是鲜明的。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1)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

(2)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改革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3)在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

(5)21世纪初,中国采取的什么重大举措(事件)体现了材料四所反映的态度,请举一例说明。

 

答案解析

(1)十一届三中全会(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3)增强企业活力(4)深圳、珠海、汕头、厦门(5)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材料三中深圳、珠海是在广东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是: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便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5)根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态度是鲜明的”可知,中国积极推进对外开放,顺应历史发展趋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新时期扩大开放的标志事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