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表现为诸多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其中经济变化尤为显著。

材料一 驻英国的大臣郭嵩焘在1877年写报告给国内,说明铁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李鸿章尤为相信,枪炮和舰船只是西方列强经济实力的表面反映。因此,为了竞争,在开办中国轮船招商局(1872年)、开平矿务局(1877年)、电报网络(1879年) 、上海机器织布局(1882年)和棉纺织厂(1890年)方面,李鸿章起了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 迟至1875年,中国地方上所用的面纱几乎都是本地手纺的,但到1905年,只有一半是这样了,机纺肯定比手纺的效率高,长期来讲有助于中国的经济。

——以上材料均选自[美] 伊沛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据材料一,指出郭嵩焘和李鸿章都认识到哪一问题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对近代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发展经济。(2)列强侵略;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变革;思想解放;西学传入: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政府提倡等(答出任意2点即可)(3)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或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意思对即可)

(1)根据材料一“铁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李鸿章尤为相信,枪炮和舰船只是西方列强经济实力的表面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郭嵩焘和李鸿章都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2)根据材料“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表现为诸多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其中经济变化尤为显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有中国近代社会列强的侵略;社会变革;思想解放;西学传;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等。(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但到1905年,只有一半是这样了,机纺肯定比手纺的效率高,长期来讲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可知,材料反映的现象对近代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