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9 15:54:18

北京某校初三社会大课堂兴趣小组组织开展以“坚持国策战略,建设

题目描述

【题目】北京某校初三社会大课堂兴趣小组组织开展以“坚持国策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之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他们拍摄的短片《北京的水资源》有以下几个镜头:

(镜头一)自2017年入冬以来,北京地区无持续有效降水。据北京南郊观象台记录,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2月28日,连续“无有效降水”已近130天,打破了南郊观象台的历史记录。

(镜头二)“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通州区和延庆区作为首都海绵城市先行示范区,致力于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到2020年,北京市建成区的20%面积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面积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

(1)建设“海绵城市”体现了我国在实行什么国策和战略?

(2)结合镜头一和镜头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

(3)为建设“美丽宜居之都”,大家纷纷积极主动行动起来,如果让你再去补充拍摄一

些镜头,你会拍摄什么?

答案解析

(1)依据题文描述,“海绵城市”是进一步合理利用资源的具体体现。为此,这体现出的国策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的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据此回答。(2)结合材料一中,连续“无有效降水”已近130天,打破了南郊观象台的历史记录;材料二中对“海绵城市”的描述,我国之所以要建设“海绵城市”,具体的理由阐述,我们可以从我国资源的严峻形势、北京市的水资源现状、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说明、组织问题的答案。(3)本问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需要我们善于发现身边的小事,只要体现建设“美丽宜居之都”的主题都可以。例如:随手捡起一片垃圾、关闭“长流水”等。

(1)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2)我国资源形势严峻,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共涉及两个角度:我国资源现状;建设海绵城市的作用)(3)符合建设“美丽宜居之都”的行为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