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3:57:03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

——1919年《三民主义》

材料二  1920年10月31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致函孙中山,表示坚信中国人民“将会走上与帝国主义的世界性压迫进行斗争的道路”,希望建立贸易关系和相互友好合作。随后孙中山与苏俄越走越近,思想上也完成了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在著名的《孙越宣言》中,两国达成了反对世界列强进行民族压迫等一系列的共识。在孙中山的文章著作和讲话中,都能体现出那种昂扬向上的国际主义般的民族主义精神和与世界各民族并驾齐驱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

材料三  我们今日要把中国失去了的民族主义恢复起来,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

——1924年《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背景以及由此展开的实践活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并说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

答案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之前相比,到了1919年,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推翻满清贵族统治,恢复汉人的天下,发展变化为要求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背景:根据材料二中“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致函孙中山,表示坚信中国人民‘将会走上与帝国主义的世界性压迫进行斗争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背景有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苏俄政权的支持、北洋军阀统治腐朽和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等。实践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以后,孙中山思想转变后展开的实践活动有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3)内涵:根据材料三中“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是理性认识传统文化,争取民族独立,为世界弱小民族主持正义等。关系:根据材料三中“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在于民族主义是世界主义实行的前提,世界主义是民族主义完成后的发展。

(1)旧:推翻满清贵族统治,恢复汉人的天下;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背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新生的苏俄政权提出对孙的支持;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实践: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3)内涵:实现民族独立,为世界弱小民族主持正义,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关系:民族主义是世界主义实行的前提,世界主义是民族主义完成后的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