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秦帝国》的作者孙皓晖说:“1994年春节大雪临窗,我蜗居在小小书屋,正写到商鞅之死,便情不自禁地站到窗前,望着漫天飞雪,泪如泉涌……商鞅这个人,在中国文明史的坐标上,堪与秦始皇并驾齐驱。他在45岁的英年之期惨遭分尸,是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最震撼人心的大悲剧。”

(1)请问如何理解“商鞅这个人,在中国文明史的坐标上,堪与秦始皇并驾齐驱”?商鞅“在45岁的英年之期惨遭分尸”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万里同志勇当改革先锋和闯将,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安徽工作期间……万里同志领导的安徽农村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次艰辛和成功的探索。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材料中“万里同志领导的安徽农村改革”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改革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秦始皇的主要功绩是完成了国家统一,而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为以后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反对,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3)改革是强国之路;进步的事业有时需要付出沉重代价;改革者要有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精神。(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因此说“商鞅这个人,在中国文明史的坐标上,堪与秦始皇并驾齐驱”。商鞅“在45岁的英年之期惨遭分尸”反映了:商鞅变法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反对,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因此,材料中“万里同志领导的安徽农村改革”的具体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因此这次改革是一次成功的探索。(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进步的事业有时需要付出沉重代价;改革者要有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精神。(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